中科嘉亿新获专利--制备改善副肿瘤性血小板增多症药物的长双歧杆菌长亚种JBLC-141
背景技术
卵巢癌(OC)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占有突出地位,因其恶性程度较高,始终保持着这一类别中最高的死亡率。卵巢癌症复发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证据强调了血小板水平升高作为影响肿瘤微环境的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卵巢癌症复发。因此,阻止血小板计数的升高有望改善患者的首次复发时间。
在肿瘤生物学领域,肿瘤细胞和血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活化的血小板通过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在招募或分化免疫细胞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从而参与炎症反应过程。针对调节卵巢癌症血小板生成因子的临床试验显示出有希望的治疗效果,激发了对未来突破的预期。全面探索这种相互作用所涉及的复杂调节机制对推进癌症治疗策略具有深远意义。
目前,对益生菌在改善卵巢癌伴副肿瘤性血小板增多症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很少,而且缺乏通过益生菌干预改善副肿瘤性血小板增多症以改善卵巢癌症患者预后的临床试验。
针对目前关于益生菌在改善卵巢癌伴副肿瘤性血小板增多症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很少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长双歧杆菌长亚种JBLC-141在制备改善副肿瘤性血小板增多症药物中的应用,试验证明,长双歧杆菌长亚种JBLC-141在改善巢癌伴副肿瘤性血小板增多症中具有疗效和安全性。
功能菌株临床实验
入选患者的标准年龄在18至75岁之间,新病理诊断为上皮性卵巢癌,并接受过卡铂和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排除标准包括血友病、血液系统相关疾病、导致血小板异常的其他免疫疾病或与其他癌症或慢性疾病的合并症等疾病。
共有100名符合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配为益生菌组(T组)或对照组(C组)。T组的患者接受长双歧杆菌长亚种JBLC‑141的治疗;C组的病人则每日服用4g安慰剂(低聚异麦芽糖)。试验时间持续90天。
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评估
在试验的第0天和第90天,对参与者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和血小板进行测试。
对比各组的凝血功能测试结果,T组患者在长双歧杆菌长亚种JBLC‑141干预下,PT、APTT、FIB和D‑二聚体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相反,C组表现出PT、APTT、FIB和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参数的统计学显著恶化。这种差异表明长双歧杆菌长亚种JBLC‑141干预有助于维持临床凝血功能的稳定性。
同时,T组干预前后的血小板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而C组在安慰剂干预后的血小板计数显著增加。T组和C组的血小板计数在试验后表现出显著差异,表明长双歧杆菌JBLC‑141在影响血小板动力学方面的潜力,与安慰剂组形成了显著对比。可见,长双歧杆菌长亚种JBLC‑141对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有良好影响。
细胞因子和肿瘤标志物
在试验的第0天和第90天,对参与者的血浆中的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癌症抗原125(CA125)和人附睾蛋白4(HE4)进行分析。
在接受长双歧杆菌长亚种JBLC‑141干预的T组中,干预后患者血浆中IL‑6、IL‑8、TNF‑α、CA125和HE4水平没有观察到统计学意义的变化。相反,在接受安慰剂干预的C组中,干预后患者血浆中IL‑6、IL‑8、TNF‑α、CA125和HE4明显升高。
在T组和C组之间观察到的这些细胞因子和肿瘤标志物的改变模式的差异表明,长双歧杆菌长亚种JBLC‑141可能对延缓疾病进展轨迹产生影响。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表明长双歧杆菌长亚种JBLC‑141干预在调节与卵巢癌症相关的关键生物标志物中的潜在作用,从而阻碍疾病进展。
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
在服用完益生菌或安慰剂90天后,对所有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的变化进行全面分析。如图A,α多样性指数的分析显示,在用长双歧杆菌长亚种JBLC‑141干预后,患者的Chao1和Faith_pd值(分别代表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没有表现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变化,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α多样性在微观尺度上保持相对稳定。如图B所示,PCoA的结果表明,TA组与其他组明显分离,表明在长双歧杆菌长亚种JBLC‑141干预后,物种之间的β多样性发生了明显变化。TA组物种组成的热图(图C)强调了双歧杆菌的显著丰度。
使用LEfSe进一步分析,如下图所示,与其他组相比,TA组中放线菌门、放线菌纲、双歧杆菌目、双歧菌科和双歧杆菌属的丰度存在显著差异。
上述检测结果表明,长双歧杆菌长亚种JBLC‑141诱导癌症患者肠道微生物群宏观结构的显著改变。
继续调查各组在门、纲和属水平上肠道微生物群相对丰度的差异。干预前后各组中观察到的主要门是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图A)。比较分析显示,与TB组和CA组相比,TA组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进一步降低,放线菌门增加,而变形菌门的相关丰度没有表现出显著变化(图B‑D)。在放线菌纲的分类中,TA组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如图E的分类树结果所示。
随后在属水平上的分析确定布劳特氏菌、双歧杆菌、柯林斯菌、真杆菌、粪杆菌和链球菌为优势属(图F‑L)。在属水平上对相对丰度的详细检查表明,与TB组和CA组相比,TA组的双歧杆菌丰度显著提高,这与放线菌门水平上的发现一致。此外,与CA组相比,TA组中真杆菌和粪杆菌的相对丰度略有下降。
长双歧杆菌长亚种JBLC‑141在患者体内成功建立并增殖,诱导肠道微环境发生显著变化。
术后稳定期与复发
对介入本临床试验的患者进行了12个月的全面随访,以监测复发情况并最终确定术后稳定期的分析。结果显示,C组和T组参与者的术后稳定期中位比率为22:18(月)。两组之间的风险比计算为0 .71(95%CI,0 .43‑1 .16),Log‑Rank检验表明两组之间术后稳定期的最终结果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1695,图A)。
同时,对所有患者在干预前后的血小板差值进行分析,将其分为非复发组和复发组(图B‑D),结果显示非复发组和复发组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值有统计学差异。此外,图E展示了血小板计数波动与随访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的非随机性(R=0 .712,P<0 .0001)。具体而言,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反映了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变化,表明与随访的时间进程有明显的联系。
结论
经临床试验验证,口服长双歧杆菌长亚种JBLC‑141能够调节血小板计数、维持凝血功能稳定性的作用,在调节与卵巢癌症相关的关键生物标志物中具有潜在功能,从而阻碍疾病进展。
文章参考:国际期刊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中科院2区,TOP期刊),“Probiotics alleviate paraneoplastic thrombocythemia of ovarian cancer: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